每个人的禀赋是不同的,很难用一个数字来量化,但公司为了便于薪酬管理和工作交流,还是会给员工确定职级。职场上,很容易发现职级与工作能力不匹配的问题,就此提出个人的一些想法。首先给出个人的职级评定标准,然后探讨几个问题。
Job Model
此处使用类似于阿里系的职级描述。
职级 | L3 | L4 | L5 | L6 | L7 | L8 | L9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招聘条件 | 实习生 | 本科硕士无工作经验 | 优秀硕士、博士无工作经验或1-2年工作经验 | 3-5年工作经验 | 5-10年工作经验 | 有管理大型团队经验 | 有创业经验 |
专业能力 | 能在辅导下完成工作 | 能完成分配的任务,超出能力范围时能提出疑问请求帮助 | 能独立完成已有标准流程的工作(independent contributer) | 能在引导下完成复杂问题的研究,能系统性思考 | 具有行业深厚积累,能系统性解决领域内所有复杂问题(go to person) | 具有行业领先视野,能熟练评估机遇与风险 | 具有行业影响力,自身拥有相应资源 |
业务理解 | 能理解工作内容,遇到问题时及时请求辅导 | 能理解个人每项工作的意义,出现偏差时提出疑问 | 能理解团队目标和自身工作的关系,在无命令时,能根据目标安排短期工作任务 | 能理解自身和团队半年工作目标,制定个人工作计划 | 能制定团队工作目标,能细化他人工作目标,拿到结果 | 能拆解公司目标,能协调多个团队,拿到公司级项目结果 | 能确定工作方向,带领团队自负盈亏 |
集体效率 | 能完成拆分的工作 | 能在每周沟通下产出结果 | 能在月度沟通和完善流程下自行运转 | 能拆解工作,将问题简单部分交给他人完成 | 能分析问题改善或创建新的工作流程 | 能根据变化及时调整团队配置,能梯队管理 | 能承担风险,平衡团队,完成创新 |
团队意识 | 无要求 | 不我行我素,不影响团队氛围 | 认识到团队管理的困难,控制自身行为避免影响团队效率 | 能理解团队协作过程的局限性和低效,及时补缺 | 能调解团队矛盾,发挥每个人的战斗力 | 能协调团队间利益,达成双赢 | 能在团队满意度和战略目标中找到平衡点 |
文化建设 | 无要求 | 能理解和参与相应活动 | 能践行团队优秀文化 | 能传播和维系团队优秀文化,提出改进意见 | 能形成团队文化和凝聚力,形式不限 | 能在团队间传播优秀文化,能制定公司文化 | 开拓者 |
团队规模 | 1 | 1 | 1 | 1-4 | 3-10 | 10-30 | 30-100 |
个人发展 | 初步了解社会 | 能理解自身和独立贡献者的差距,快速适应工作环境 | 认清自己在公司和市场中的定位,有1-2年的个人规划 | 能按照团队需要补齐个人能力,能形成自身职业规划 | 能兼顾团队需要,制定每个成员的发展方向 | 管理者的终点 | 不再是员工,而是一名创业者 |
工作经验和工作年限与职级挂钩吗?
在招聘时,由于缺乏对普通员工的背景了解,工作年限可以作为初步确定员工职级的参考,但是应该在入职后调整。然而由于法规等社会惯性目前通常缺少这个环节,变成了公司与求职者的一种博弈。在调薪和晋升时,应该更多参考工作能力,而非工作年限。
业绩与能力、奖金与薪资的对应关系
项目的成功既有个人努力,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,某一个项目的成功不能说明员工工作能力的卓越,但确是员工获得锻炼的大好机会。对项目的嘉奖,应该以1-3年长期奖金作为激励,而非薪资调整。职级的调整应该更多考察工作能力,避免影响团队的发展。特别是L7以下的低序列员工,本身确定工作方向的能力较弱,成功更多是做了对的项目,而不是个人能力有质的改变。
公司发展规模受阻了该怎么办?
对于公司来说,员工是重要的生产资料,当生产资料过剩时,公司需要做出对应调整,这与员工个人对自身发展的追求是矛盾的。提议的一种解决思路是,对于员工发展受到公司规模限制的情况,L7以下的员工应该正常晋升,非升既走,L7的员工则等价于两个L5的熟练工,L8降级为L7,对于正常发展的情况L7是大部分员工的终点,L9则需要自行寻找出路,盘活团队。